近年來,清城區烏鬃鵝養殖規模不斷擴大,加工企業日益增多,銷售網絡逐步完善,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喜人態勢。在清城鵝產業愈加規模化、標準化發展的今天,清遠市清城區鵝行業協會應運而生。
一、協會成立,聚力鵝產業高質量發展
7月8日,清遠市清城區鵝行業協會成立大會在橫荷街道舉行,標志著清城區鵝產業發展邁入組織化、協同化的新階段,廣大清遠鵝養殖戶終于有了自己的“組織”,為今后鵝產業高質量發展增添“組織”力量。清遠市清城區鵝行業協會目前已吸納143家成員企業,涵蓋傳統養殖、鵝產品深加工等全產業鏈主體。對于協會的成立,會員企業充滿期待,紛紛表示將借助這一平臺實現資源聚合與發展躍升,“不再‘單打獨斗’,大家‘抱團發展’才能實現資源整合。”
清城區備案的烏鬃鵝養殖場300多家,2025年上半年,鵝存欄213.94萬只,出欄461.25萬只。“協會的核心使命就是服務好每一位會員,擰成一股繩推動行業進步。”清遠市清城區鵝行業協會會長何文飛介紹道,協會將充分發揮平臺與紐帶作用,致力于搭建行業交流機制,促進會員加強技術、信息和市場等方面共享互助,積極參與推動行業標準的完善與產品質量提升,著力擦亮“清城鵝”金字招牌。同時,協會將致力于拓展市場渠道,深入分析消費趨勢,助力會員企業精準對接粵港澳大灣區“菜籃子”工程等廣闊市場。
二、“鵝”勢勃發,致力走出特色養殖致富路
橫荷街道創新實踐“公司+合作社+養殖戶”模式,將成熟的養殖技術、優質種源和規范管理體系向周邊養殖戶輻射。作為清城區鵝產業發展的主陣地,橫荷街道種鵝存欄33萬羽左右,鵝苗年出欄量近700萬羽;肉鵝存欄30萬左右,肉鵝全年出欄120萬羽左右,相關產業年產值超3億元。橫荷街道表示,將全力當好協會與產業發展的堅實后盾,在養殖基地基礎設施配套、政策引導、科技支撐等方面加強保障,支持協會在品種改良、精深加工、冷鏈物流、品牌營銷等關鍵環節發揮引領作用,積極探索“鵝文化+鄉村旅游”等新業態、新模式,助力“清城鵝”從田間地頭走向更廣闊的市場。